天下良田——讓天下農耕者無憂!
又到一年生姜測產季,中姜網聯合濟寧市特色農產品研究院,于10月12日開啟山東產區生姜測產。
1.萊蕪(小姜)
第一站:中姜網生姜測產團隊一行,來到中姜網萊蕪區苗山鎮小姜生態種植基地,首先基地負責人唐老師向中姜網王總介紹了今年基地生姜種植概況。
行距68公分,株距每米6棵,受行情影響,唐老師也隨大流減種,去年種了32畝,今年種了7畝,而且沒有進行小拱棚,為了節約投入,使用了原始的地膜種植模式,用肥上也沒完全實施中姜網指導方案,肥料用量基本都是減半,胖嘟嘟每畝只使用1桶。所以沒挖姜之前唐老師話不多語之少,言談舉止中好像心里沒有底的樣子。
接著唐老師開過來從中姜網農資商城購買的生姜收獲機準備挖姜。當第一組姜挖出來的時候,唐老師眉開眼笑,話匣子漸漸打開“有了這家伙,種再多的姜再也不用愁,省工省時省勁又輕松,又快還不傷姜”,唐老師笑呵呵的享受著買挖姜機后的樂趣。
挖姜開始了,為了達到測產的科學性和準確性,測產團隊按五點梅花型進行采樣,然后加權計算求平均記錄入檔。
中姜網測產團隊經過去泥稱重,結果泥姜每畝12600斤,由于土壤有一定濕度去雜40%,畝產凈姜7560斤!產量是周邊姜農產量的2倍。
特殊年份,如此產量的小姜,贏得相鄰的姜農羨慕眼光,唐老師是個語言不多但很心細的人,當鄰居向他索取經驗的時候,不聲不響的唐老師從車里拿出怎么種出好姜“法寶”,展示給父老鄉親!
“由于氣候原因,今年生姜經歷坎坎坷坷,有了中姜網植保團隊的科學技術指導及貨真價實的農資產品,今年生姜獲得如此產量心里知足滿意,明年一定完全按照咱中姜網指導種植!自2018年結識中姜網以來,中姜網農資肥料,我通過與其他肥料對比,不比不知道,一比咱中姜網肥料確實管用”!
2.昌邑(大姜)
第二站,中姜網測產團隊走進昌邑市北孟鎮中姜網劉老師生態生姜種植基地,劉老師今年是第一年抱著試試的態度第一次使用中姜網部分套餐肥,令他驚喜是大災之年自己種出來的生姜長勢讓他意想不到的好,姜葉比鄰居的又寬又長又綠,姜桿又高又粗又壯。
種植模式,行距64公分,株距每米4.5棵。
姜好不好,挖出來用事實說話,我們依然用同樣采點取樣法,姜出土了,王總通過姜塊長勢情況,綜合評價,姜塊顏色胖度都可以,就是長度沒達到理想化,劉老師說“這種情況說實話不是肥料肥效的問題,第一,今年降雨頻繁培土過晚,第二,這個品種是小胖孩,本性就長的短胖”。
中姜網測產團隊經過去泥稱重,結果泥姜每畝16166斤,由于土壤偏濕去雜40%,畝產凈姜9700斤!
3.寒亭(大姜)
第三站,中姜網測產團隊來到寒亭朱里街道中姜網生態生姜基地,基地孫老師生姜種植模式,行距68公分,株距每米4.5棵。
孫老師說老是下雨,延誤了正常施肥時間,今年我的姜長這樣,感謝中姜網王總的技術指導,多虧了咱家的肥料。
瞧!粗壯油綠的莖桿,霜打不蔫的葉片。同樣的姜葉,其它地塊都蔫吧吧的出現枯枝敗葉。
姜塊大小,看看一行行被撐裂的壟土就心中有數。
經過采點取樣,姜塊出土了,又胖又長。
可喜可賀!經過稱重泥姜20880斤,去雜35%,畝產凈姜13570斤。
孫老師說“如果雨不耽誤施肥時間,如果中期按照咱中姜網的技術指導的量施肥,如果后期再用上胖嘟嘟,產量還會再提高”!
站在一旁的孫老師內當家的笑意盈盈,這幾年自從按著咱中姜網技術種姜和使用了咱家的肥料,我家的姜在村里年年數第一!明年繼續把量種好,姜好價就好!說一千道一萬高產量好質量才是種姜掙錢的王道!
攜手中姜網,成就財富夢想!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